昨天(11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区、镇)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上,张家港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市代表作交流发言,将这座城市的“质量底色”推向全国舞台。
文明塑港、质量铸城。作为全国唯一连续七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张家港市将“质量第一”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基因,构建起“机制创先、产业焕新、服务集成、文明共生”的全域质量提升新模式,走出一条以质取胜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张家港路径”。
从“系统培育”到“服务集成”,构建质量强企生态圈
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穿越市场周期、赢得长期信任的核心密码。
在江苏永钢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一套新投入运行的低倍数字化检测系统正高速运转,精准捕捉着钢材内部结构的细微瑕疵。“过去这项检测全靠老师傅的经验,不仅效率低,还存在一致性差的问题。”永钢集团检测中心主任余超介绍。转变,始于一笔20万元的政府质量攻关引导资金。这笔“种子资金”成功撬动企业投入超200万元进行研发,新系统彻底解决了行业痛点,累计为企业创效5300万元,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倍增效应。
这样的故事,在张家港并不少见——
张家港众辉医用塑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眼药水瓶良品率从80%跃升至96%,每年节约成本53万元;
矩阵光电在“中小企业卓越成长”项目支持下攻关新型霍尔电流传感芯片,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千里马袜业在“质量管家”服务护航下顺利跨越国际贸易门槛,内销额同比增长20%。
这些企业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张家港坚持“以质取胜”系统化培育经营主体的清晰路径。
近年来,张家港持续深化“质量第一”战略,构建以《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为总纲的“1+N”政策体系,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三年累计投入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超1亿元,带动企业质量技术投入逾12亿元;另一方面,创新打造“1+5+N”30分钟质量服务圈,通过在线上建成1个质量共享空间,线下布局5个质量赋能站,并辐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N类服务元素。
“零距离”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水平。截至目前,30分钟质量服务圈已辐射该市中小微企业近万家,培育首席质量官超6000名,精准解决企业质量需求500余项。
与此同时,张家港设立超300亿元产业创新发展基金,成功落地全国县级市首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江苏省首笔“苏质贷”,张家港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突破20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江苏县域第一。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价值的科创人才企业开辟了全新的融资路径,真正实现了让“知产”变“资产”、助“专利”成“红利”,有力破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瓶颈。
从“联合创新”到“区域协同”,形成质量强链引力场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齐全的工业门类,张家港市持续推进“创新张家港”建设,构建“4+4+N”传统、新兴、未来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蓄势。
在此过程中,质量成为撬动产业链跃升的“关键杠杆”。张家港市在多点发力助推产业链攀高进程中,重点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链,推动质量强链,形成“链式传导效应”及“区域辐射效应”。
早在2021年,张家港就在冶金行业率先建成全省首个质量创新联合体,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机构、专家智库等多方力量。联合体明确共性技术攻关方向,协同实施技术研发,成功解决多项“卡脖子”问题。主导研发的超高强调质海工钢DNV E690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超大线能量焊接高等级船板EH40-W700实现国产替代进口,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材料。
从冶金到纺织,从动力电池到化工新材料、信息技术,张家港目前已建成5大质量创新联合体,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
其间,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故事不断上演——
沙钢集团联合江南造船、广船国际等下游企业,携手钢研院共同攻关,将厚板焊接效率提升10倍以上,成果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家港市宏裕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下游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核工业防护服面料重量减轻20%、透湿量提升80%,制定的技术规范填补了行业空白。
区域协同发展同样蹄疾步稳。张家港牵头承担冶金、纺织2个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建设项目,联合上海嘉定、安徽马鞍山等8地300余家链上企业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比对活动,形成区域质量协同创新成果92项、改进方案13项,“四提一共享”做法入选苏浙皖赣沪产业链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在推动跨区域质量协同落地过程中,我们以‘四提一共享’为重要抓手,即理念提升、质量提质、标准提档、人才提优、设施共享,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区域资源不均、标准不一、能力不齐等现实难题,为产业链整体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张洁说。
从“文明共生”到“全域覆盖”,集聚质量强县新动能
“市民朋友们,这个月的‘你点我检’如期而至,想看检测啥,都可以投票。”近日,张家港市市监局发起的“你点我检”公益检测活动刚一发布,立马就收到了数百位市民的投票。
“根据投票情况来看,最近大家最关心的是火锅、麻辣烫和羊肉汤这类食品的卫生安全情况,我们的抽检员会走访饭店、集贸市场等地进行采样抽检,检测过程会进行线上直播,接受群众监督,检测结果也会及时向社会公示。”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科科长茅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局已累计完成20期“你点我检”食品抽检活动,抽检食品1496批次,通过云直播吸引超16万人次参与。
这种零距离、强互动的志愿服务活动,让“质量第一”的理念融入市民的生活当中,更将张家港质量强市的发展成果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依托“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深厚底蕴,张家港以“文明共生”塑造质量文化内核,在全国率先推行志愿者标准化服务站建设,出台《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与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推动志愿服务从制度化向标准化升级;打造“港城食博士”“质量共享空间”等特色品牌,将质量强市理念融入文明城市的建设当中。
质量强市理念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耦合,也在推动张家港发展质效的结构性进化。该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党委质量督察机制,创新推出“全域质量发展指数”。这套涵盖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围绕经济发展、政府服务、文化建设、民生服务、生态环境五大维度展开,为质量督察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从问题发现到整改提升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自2024年起,我们将指数评价结果与党委质量督察结合,推动各级部门主动对标、查找短板,使质量强市建设从‘软任务’真正变为‘硬约束’。”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田晓燕说。
在此基础上,张家港指导各区镇立足自身定位和发展实际,构建“一镇一品”质量强镇品牌矩阵。各地围绕重点领域、特色产业、优势产品和服务开展特色质量提升实践活动,以小切口推动质量大提升,形成县域全域参与、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质量发展格局。
站在新的起点,张家港正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接下来,张家港将继续深化质量创新实践,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加快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为全国质量强县建设贡献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可资借鉴的‘张家港经验’。”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保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樊建兵说。
(记者 张东慧)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