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江流虹路341号一栋红砖老房子成为了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并被亲切地称为“红房子”。这栋始建于1953年的老房子,曾是吴江中学旧址和印刷厂办公室,被改造为“吴江24気艺文街区”后,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唤醒了许多吴江人的集体记忆,很快走红网络。
除了这栋新晋“网红”,吴江城区还藏着多处红房子,一起来看一看。
在吴江区委党校内,一座建于1956年的红房子同样承载着深厚的教育记忆。该建筑采用四坡屋顶设计,朝南门庭外形成凸字形结构,这里原为吴江乡师校舍。1962年,吴江乡师停办后,吴江中学迁入此处,将其用作图书阅览室。历经一个多甲子的风雨,这座建筑在师生们的精心维护下依然保存完好,成为许多校友心中的精神坐标。
另一处标志性红房子是位于松陵西门的电力排灌站。这座1956年建成的红砖瓦房横跨河面,白水泥勾缝的墙体与红色屋顶相映成趣,曾是管理周边多个公社农田排灌的重要水利设施。夏季时分,这里更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游泳、摸蟹、钓鱼的场景,成为一代人难忘的童年记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昔日田园成为今天的吴江城市中心,西门电灌站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其独特的空中架构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在松陵西南角的庆丰二弄,一排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红砖民宅则更贴近百姓生活。这些平顶房屋墙体中部的水泥腰箍是其显著特征,曾居住着镇上装卸社工人的10户家庭。如今原住户大多已迁往新居,空置的老宅静静伫立,见证着居民生活的变迁。
此外,位于南门履泰桥西北堍的吴江种子站也曾是两栋红房子的所在地。这两栋分别建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仓库式建筑,曾长期承担农作物良种储存与调配功能,为吴江农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尽管它们在2020年已被拆除,但红房子的出现,为当年青灰一色的城镇房子加入了一抹亮丽色彩,在历经近70年的岁月风雨后,也不经意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得的人文遗产,成为一轮时代的记忆。
从校园到厂房,从水利设施到民居、仓库,吴江静卧着的一座座红房子,如同散落的红玛瑙,串联起来就是一段鲜活的岁月,共同构成了吴江独特的城市记忆。(记者 王英 董晓晓 通讯员 杨隽)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