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

图片
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 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乡村“新力量”书写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5-11-23 11:15:23 来源: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日报

常熟海虞镇“三维发力”,实施“新农人+主理人”培育行动

乡村“新力量”书写振兴新篇章

  在近日举行的常熟市“常工名匠”新型农用机械操作维修技能竞赛中,24岁的陆宇航斩获第二名,用实力证明了新农人的技术担当;铜官山脚下的常熟市海虞茶叶有限公司里,总经理吴昊正紧盯新产线建设进度,他的新产品“快饮茶”预计明年上市。

  从智能农机轰鸣的沃土良田,到茶香氤氲的非遗工坊;从金点子碰撞的创业沙龙,到五湖四海新农人共话丰收的盛会……2025年,常熟市海虞镇党委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实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乡村新农人+主理人培育行动,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延伸、广纳贤才三维发力,让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新农人脱颖而出,书写了人才兴农、产业富农、生态润农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科技为犁”耕耘智慧田野

  忙碌的秋收已经结束,今年海虞镇又是一个丰收年。2001年出生的新农人陆宇航检修着归仓的各种农机,心里十分熨帖。

  自2017年接触智慧农机起,陆宇航便与农业科技结下不解之缘。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他把课堂当战场,从无人插秧机的操作规范到植保无人机的维修技巧,从拖拉机的智能控制系统到收割机的数据分析模块,每一个知识点都学深悟透。

  2019年开始,陆宇航家里陆续添置了无人插秧机和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这些“大家伙”不仅是家里的生产工具,更成了陆宇航课余探索农机技术的“实验平台”。

  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2022年刚毕业,陆宇航就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亚军,荣获“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技术能手”称号。

  如果说陆宇航是智能农机的“操盘手”,那么22岁的徐嘉恒则是农业科技的“创新者”。2023年,徐嘉恒作为常熟涉农委培生从学校毕业,创办起了农业科技公司和家庭农场。在徐嘉恒的农机库里,不少农机由他个人“专属定制”。“比如这台机器,是由一台中型拖拉机和撒肥、旋耕、覆膜等一系列设备组合而成。现在可以边施肥,边铺滴灌带、铺地膜,最后播种。”回忆起新设备设计的灵感,徐嘉恒说,“在去年的玉米种植季节,我观察到外来的玉米播种机非常老旧落后,当时就在想能不能制作一台精量化、高效率、稳产保产的设备。”

  如今,徐嘉恒已手握4项发明专利,他还联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团队,进一步优化新疆农科所的气候智慧型水稻种植系统,在智能灌溉、土壤改良等领域深入研发,用定制农机具为农业生产赋能。

  海虞镇的科技兴农之路,远不止于个体的突破,而是政府搭建平台、人才积极参与的协同发力。镇里依托农作物品种测试基地,开展“1+N”稻麦新品种筛选,让优良品种成为农民丰收的“金钥匙”;聚焦优质种业、“AI+农业”等前沿领域,通过场景化与体验式推广,让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农户见识到科技农业的魅力;整合示范带内农机资源,成立农事服务中心,优化农机管理、引进智能装备,让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产业为脉”串联致富链条

  铜官山脚下,吴昊站在古法炒茶锅前,双手翻飞,茶叶在他掌心经历杀青、揉捻、干燥,最终化作一片清香。“这是铜官山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了300多年,2023年刚被列入省级非遗。”作为这项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吴昊对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理解,“传承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也不是全盘否定,让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才能让茶香飘得更远。”

  2016年,吴昊从金融科技领域毅然返乡,接过父辈的制茶事业。彼时的茶厂设备陈旧、销路狭窄,传统制茶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农业要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品牌化之路。”吴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一方面升级改造生产车间,在保留非遗技艺核心工序的基础上,提升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他深挖茶文化内涵,将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集研学体验、民宿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文旅项目。

  如今,走进海虞茶叶有限公司的非遗茶文化研学基地,身着传统服饰的茶艺师演示着制茶流程,孩子们围在旁认真学习;民宿里,游客们品尝着茶香美食,欣赏着山间美景。“我们不仅卖茶叶,更卖体验、卖文化。”吴昊的思路清晰而坚定。他牵头建设的农文旅休闲综合体,与铜官山村乡村乐园形成联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作为常熟市劳动模范、乡村振兴推广大使,吴昊的视野早已超越铜官山。2022年,他入选“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在德国汉诺威农业领军者论坛上,向世界讲述中国茶产业的创新故事;同年受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邀请,他为尼泊尔学员授课,分享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经验;2023年和2025年,他连续参加中日韩新农人交流项目,在国际舞台上搭建起农业合作的桥梁。

  从单一的茶叶种植到全链条的产业融合,从本土的小打小闹到国际的交流合作,吴昊的创业故事,是海虞镇新农人产业链富农的生动缩影。乡村振兴不是孤立的产业发展,而是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环环相扣。

  对此,在海虞镇的产业富农之路上,一方面是镇政府积极落实粮食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麦价外补贴等惠农政策,为农业发展筑牢保障;另一方面是针对乡村主理人,推出创业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他们领办创办民宿、咖啡店等经营实体,让乡村经济更加多元。这些政策如同催化剂,让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让一位位新农人茁壮成长。

  “人才为桥”汇聚发展合力

  “今天,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稻浪翻涌时,故事便从田埂上漫了出来。

  2021年10月24日,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铜官山村举办。舞台搭好,群英登场,主角是来自全国、脚踏泥土的“逐梦者”。新农人李之阳让广东连山壮乡腐竹走上升级之路;江西青年范小敏返乡创业扛起种粮大任;来自河北的高俊英22年情洒万亩山楂林……一群群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从五湖四海飞来,通过新颖而实用的金点子、先进且便捷的新技能、敏锐与灵活的经营之道,带动农民同富共荣。

  自2021年至今,55位“大国粮农”从“幕后”走到“台前”,握住话筒为家乡发声。铜官山村党委书记程刚说:“在我们这分享过故事的新农人都感觉反响特别好,借助故事会的平台,产品被推广出去了,客源也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了。”

  大会散场,故事讲完,但满山桃李仍在诉说未尽的话语。2024年,随着第四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启幕,“常熟·中国新农民之窗”项目同步揭牌,一个集休闲采摘、农事体验、观光游览等于一体的田园基地应运而生。

  一块块“农业飞地”跨越山海,在铜官山编织斑斓的农耕图景。“常熟·中国新农民之窗”成了“聚宝盆”,河南的玫瑰、四川的耙耙柑、河北的山楂、盱眙的碧根果……每一株作物都带着故乡的印记,在江南的沃土扎根,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海虞最吸引我的,是这里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高俊英说,初到海虞时,她面临品种适配、技术推广等诸多难题,镇政府不仅为她提供了种植基地,还组织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她打开市场。

  “乡村振兴需要本土人才的坚守,也需要外来人才的赋能。”海虞镇党委书记、新材料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李志刚表示,“中国新农民”故事会不仅是一次经验交流,更是一场人才对接。通过这个平台,海虞镇与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建立起紧密联系,又通过“常熟·中国新农民之窗”项目,许多金点子、新技能、好项目在海虞落地生根。当五湖四海的新农人带着技术、理念、资源会聚,土地便不再有边界,乡村振兴的故事便有了无限可能。

  从科技赋能的智慧农业,到产业链延伸的富民产业,再到人才会聚的开放合作,海虞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乡村新农人+主理人培育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必将有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新农人绽放光彩,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记者 陈洁)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