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昨天(11月2日)进入尾声,可消费者的热情却一点没“收官”。不少热门文创在中午之前就被抢购一空,有观众踩着最后一天赶来,想多淘几件心仪的文创,却只能对着空展位感慨:“想买的早就卖光了!”
“本来想捡个漏,结果连‘金饭碗’的影子都没见到。”游客金女士有些遗憾地说。她口中的“金饭碗”,正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明星文创——一款以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为灵感的冰箱贴。这款产品从轻巧的树脂版一路升级成沉甸甸的锌合金版,不仅颜值高,手感也更实在,在博物馆和文博会上都卖到脱销。同系列的“银饭碗”、如意莲瓣勺套装和毛绒金饭碗,也成了不少观众“求而不得”的人气单品。
同样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还有一款“断货王”——蛇年限定香囊。它精准复刻了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球体镂空雕花,内置机环与香盂,不管怎么晃动,香灰都不会洒落。这款充满盛唐风情的小物,背后还藏着杨贵妃“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的传奇故事,因其能挂车里、悬家中,成了文博会上最早售罄的爆款之一。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则把“陶瓷美学”玩出了新花样。“天工开物”系列瓷器盲盒一口气推出粉彩、青花、颜色釉等十九种款式,每一款都是掌心大小的精致陶瓷,工艺各不相同,让人忍不住想“集齐所有”。而另一款“沉思罗汉”Q版变脸冰箱贴,更是靠一句“我不是无语佛,我叫‘沉思罗汉’”强势出圈,吸引大批年轻人围观。工作人员笑说:“每款只带了10个,根本不够卖。”
此外,锐兮文化的毛绒“富桂er”在上午就清空最后99个,首批1000个全部卖光,只能线上预订,工厂正在加紧赶制;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炉”系列文创也早早被一扫而空,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 “意难平”……
尽管展位渐渐空了,观众却依然流连。这些把“文物带回家”的创意好物,不仅让人心甘情愿地“买买买”,更让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留下最生动的印记。
(记者 凌欣炜 实习生 陈叶琳)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