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行江村路 为社会学建个“家”
明天(10月26日)上午,位于吴江七都镇开弦弓村的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江村学院将正式揭牌。
89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开弦弓村开展田野调查,撰写《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传世之作。89年后,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江村学院向世人敞开大门,让世界再度通过开弦弓村这个“小窗口”读懂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大变迁”。
作为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文化强市“811”计划、吴江区文化强区“8050”计划重点项目,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江村学院自筹建之初就有“立足长三角、放眼全国、面向全球”的特殊定位,以及“学术圣地”的发展愿景。
吴江是江村经济的研究样本,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根脉”,深入挖掘江村的时代价值意义重大。
“江村学院的揭牌,让费老的精神财富有了新的传承载体,更让社会学研究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实践阵地。”正如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所言,未来,一座中国式现代化江村研究基地和社会科学国际研学中心、经济社会调查与实验中心、乡村振兴培训与示范中心、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将在费老26次踏访之地矗立。
承费老之智,启未来之程。“中国·江村”正循着费老足迹,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光耀古今的时代力量。
赓续大师治学精神的学术圣地
秋入江城,物情潇洒。
小清河穿过开弦弓村,注入西藏荡。潋滟波光中,一座彰显艺术设计美学的建筑,即是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江村学院。
江村学院占地约20亩,总建筑面积达13316平方米,于今年8月建成。吴江文旅集团下属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江村培训有限公司作为学院市场运营主体,负责学院市场化运营,实行公司化运作。
在人文地理上,一条小清河成为开弦弓村和江村学院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艺术表达中,学院的楼宇布局和细节设计,则时刻拉近学员与费孝通的精神距离。
——“文化自觉”“差序格局”“生育制度”……漫步学院主干道,费孝通著作中的名言金句印刻两旁,引人驻足品读;
——开展培训和研讨的“求知楼”与学员住宿的“从实楼”,出自费孝通学术文集《从实求知录》。承担餐饮功能的“和美楼”,则是名句“美美与共”的凝缩……
——“丝语亭”是学院的休闲区,屋顶设计形如缫丝厂房切片,内置雨滴系统让雨珠垂落如丝,费达生在此地创办缫丝厂的过程仿佛历历在目。
一砖一瓦浸润人文艺术,丰富课程赓续费老的治学精神。
在江村学院揭牌当天,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所著的《一个人和一座城:费孝通与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将同步首发——这正是学院“1+8+N”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8个课程模块,涵盖了党性党建理论、社会学、长三角一体化、“志在富民”与乡村振兴、民营经济、乡村治理与基层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自觉与优秀地方文化传承八大领域。“N”则代表开放的课程体系,即针对每个培训班定制课程内容,做到“一班一课表”。
师资方面,学院已建立包括全国社会学领域强校和区内领导干部、本土行业专家、乡村主理人等280余人的专家师资库,能够承接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培训班。同时,主动对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张謇企业家学院、福建宁德市委党校以及江苏省委党校、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委党校、江苏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干部学院、吴江区委党校等30余家高校院所、培训单位,力争资源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共享。
“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江村学院将始终突出费孝通学术思想,推动课程开发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研究,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杆式精品班次。同时,积极开展在地化的人文经济学研究,探索社会科学研究新模式,努力为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人文经济学’研究贡献实践样本。”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江村学院)党委书记孙峰说。
乡村振兴理论的研学基地
江村学院有两间“课堂”。
一间在室内,40分钟课程的教授,灌输社会学、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理论知识。
一间在室外,村民餐桌、民宿小院、田间地头处处是课堂,学员躬身体悟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后者,正是江村学院匠心独运打造的“现场教学矩阵”。如此创新教学理念,其实也源自费孝通的“田野精神”——“科学之道在于实事求是,科学结论不能靠主观臆想。”
吴江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脉之地”。按照可视可感、全域统筹的原则,江村学院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精选了本土优质现场教学资源,串联环长漾、环鼋荡等周边乡镇资源,盘活177个现场教学点、8条精品线路。
同时,学院联合吴江区委党校先行打造费孝通及其学术思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民营经济、乡村振兴、江南文化5个彰显区域特色代表性现场教学课程及配套精品点位线路,把吴江本土的优势产业、优美景色串点连线。
学院所在的七都镇结合在地资源,配套推出4条“人文经济”线路,从农耕体验到艺术创作,从历史回望到美食品鉴,全方位感受江村的人文与生态之美。
一座江村学院,本身也是乡村振兴的载体。
为丰富周边体验场景,学院以南的荷花湾自然村将引进逐浪水岸营地项目,以江村西藏荡东北岸为核心,开展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赛事,配套咖啡饮品、轻食简餐等休闲服务,打造江村未来青创共生聚落,为学院进一步拓展实践空间。
成人培训之外,学术种子同样播向广大青少年群体。
依托费孝通《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经典著作,结合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1936·南园等周边资源,学院联合江村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为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学生定制了3条特色研学线路,让年轻一代能在实地探访中读懂乡土中国的“变与不变”。
“作为学院市场化运营的主体,江村培训公司将以‘专业保障+资源整合’为核心,全力做好江村学院的后勤服务与产业联动文章。”吴江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村学院由专业成熟的服务团队全程参与后勤保障,用星级标准让每一位学员吃得安心、住得舒心、学得顺心。同时,深度挖掘‘培训+’的融合潜力,将学院课程与乡村振兴、江南文化传承、民营经济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有机串联,让学员在学习之余,对吴江这座城市有全方位的了解。”
“以前不少外地学员都说‘这里的发展模式学不来。’如今,江村学院通过当堂设置教学任务,让学员带着问题到现场观看实际操作,甚至亲自上手操作,不仅能深层次解答社会学、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还将让江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乡村振兴的吴江样板推介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吴江社科联副主席顾浩说。
产学研用融合的实践阵地
社会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无论是300人报告厅、72人阶梯教室,还是80人培训教室、情景模拟室,“窗户大而多且通透”,是记者在走访江村学院时留下的最深印象。
如果说,费孝通的文字让开弦弓村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农村的窗口”,那么,透过江村学院透亮的“窗口”延伸向外界的,不仅是各地学员探寻乡村发展规律的目光,更有扎根田野的系列理论成果,精准赋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培训图谱”跟着“产业地图”走。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开展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年内计划累计培训专技人才4138人,完成覆盖跨境电商、直播带货、新媒体运营、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项目制培训,为电商产业找路子、育人才。
——今年暑假,江村学院和吴江区人才办、区人社局联合开发了一条研学线路。北京大学社会系的学生们到松陵公园祭扫完费孝通墓后,就一头扎进了恒力集团、东方丝绸市场。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他们说:“走得深一些,看得透一些,我们的论文或许能把这里的产业发展模式带给外界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的企业家们。”
——乡村振兴,关键是振兴产业。在学院280余人的专家师资库里,除了有太湖雪丝绸董事长胡毓芳、“苏小花”品牌创始人谭桂芳、齐心村党委书记朱建芳这震泽“三芳”,还有崔根良等土生土长的中国500强企业家,以及张文轩等乡村主理人,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实战指南”;
……
破茧欲飞舞,行行重行行。
“接下来,学院将挖掘好吴江特色,持续做好精品课程开发,发力提升培训教学质效,推动‘培训+’产业发展。同时,延续江村丰厚的学术底蕴,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链接国内外学术精英,把江村学院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乡村研究高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创新平台。”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戴丹表示。
(记者 顾志敏 王英 周悦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