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

图片
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 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从垂虹出发探千年文脉活化之路
时间:2025-09-15 10:04:44 来源: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日报

  “一部宋词史,半部与垂虹有关。”

  9月7日晚,在吴江垂虹桥畔,知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垂虹诗会上偶发的这则感慨,道破了垂虹文化的人文分量。

  围绕着垂虹文化,近段时间,三场重磅文化盛事相继在吴江推开。

  ——携手“为你读诗”举办的垂虹诗会完满落幕;

  ——与央华戏剧联合打造的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正式开播;

  ——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的舞剧《垂虹别意·唐寅》即将上演。

  深厚的人文积淀,为垂虹文化的活化新生提供了丰富资源。

  垂虹文化,是独属于吴江和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城的文化根脉和地域名片。吴江没有让历史封存,而是通过系统性挖掘,让人文历史重焕生机与活力。

  古桥为核文脉奔涌,垂虹诗会的古今对话

  一座断桥,让千年文脉持续奔涌。

  9月7日,由吴江区委宣传部与“为你读诗”联合主办的 “垂虹诗会——我在吴江为你读诗”活动在垂虹桥畔诗意启幕。

  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的垂虹桥,旧名“利往桥”,曾因“江南第一长桥”享誉天下。

  如今的垂虹桥,仅存东西两端的20余孔残桥,长82.9米。近年来,吴江以垂虹桥遗迹为中心,打造了垂虹历史人文街区。今年1月22日,垂虹桥畔、华严塔下,盛家厍二期暨垂虹历史人文街区开街。垂虹小筑、东门城墙、计成纪念馆等一系列新地标拔地而起,千年文脉得以赓续。

  这场诗会正是植根于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成为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它并非单纯的诗歌朗诵,而是以垂虹桥为坐标,以“诗”为纽带,串联古今,实现人与土地、风景、精神的深度相逢。

  诗会现场意境雅致。随着“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的低吟浅唱响起,以“自然之桥”“相逢之桥”“高古之桥”“别意之桥”“欢咏之桥”为名的诗会章节相继推开,垂虹桥的多维魅力也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从历史的肌理中醒来,在人文的脉络里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逢。

  垂虹,不仅是一座古桥,在文人墨客眼中、笔下,它天然具备着重重叠叠的人文意象。

  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诗画桥”。它曾风靡文坛,吸引苏轼、姜夔、唐寅等历代三百余位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留下460余首咏唱诗篇。2019年,“垂虹断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吴江一个鲜亮的文化符号,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是《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的创作源泉。桥下碧波轻漾,映着桥身的斑驳肌理,也映着四季流转的江南风光。它的静静矗立,让往来者在触摸砖石时,能读懂诗画里的千年意蕴,接续江南文化的鲜活血脉。

  正如郦波所言,“当下是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期,挖掘垂虹文化,就是要让江南美学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最初从古诗词里认识垂虹,实地走访后便深陷其中。”新吴江人徐一湖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她因垂虹文化与吴江结缘,写下了多篇相关文学作品。如今她最爱周末逛盛家厍老街,“在这里,能清晰触摸到历史与现代碰撞的温度。”

  如今,垂虹桥所在的垂虹历史人文街区,既是老吴江人的“精神原乡”,也是新吴江人的“心灵栖所”,历史场景与现代生活在这里自然交融,垂虹桥的千年文脉,一年又一年地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烟火与诗意。

  综艺为媒文脉常新,《江南·十二场欢聚》的文化出圈

  断桥犹立,文脉常新。

  从9月4日起,由央华戏剧、大麦、优酷、吴江文旅集团共同打造的文化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陆续登陆优酷、浙江卫视与河南卫视。

  在这档节目里,张凯丽、赵文瑄、徐俐等担任导师,24名“江南门生”化身范蠡、苏东坡等十二先贤,沉浸式演绎可感可亲的江南风物与文化旅程。

  首期节目正是从垂虹桥启程,正式开启在吴江的江南文化探访之旅。学员们相继走进退思园、先蚕祠、江村等文化地标,在园林中、在织机声中、在古老仪式中感悟技艺匠心与历史底蕴,读懂吴江的江南文化根脉与情怀。

  在综艺拍摄的过程中,剧方不仅有机整合了吴江文旅资源,还以沉浸式体验的视角带领观众探寻江南文脉的肌理,展示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千年风韵和当代活力。

  借由《江南·十二场欢聚》的播出,吴江这座蕴藏千年江南文脉的城市也一次次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成为吴江城市形象一次系统性的“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十二场欢聚》的最终成果将以舞台大戏呈现。从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的12位选手,将担纲演绎同名舞台剧中的核心历史人物——范蠡、苏轼、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计成、袁了凡、范仲淹、王锡阐、沈璟、张翰、徐灵胎。这些历史人物与吴江渊源深厚,串联起当地的商脉、文脉、医脉和艺脉,成为解读吴江“江南”的文化基因。

  “这不仅是一次立足本土、辐射江南的文化全景展示,通过衣食住行融于屏幕,输出江南最本真的文化样本。更是一次文旅业态的提档焕新,以青春化、时尚化的表达方式推介吴江元素,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核心产品,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新质生产力。”吴江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舞剧为桥文脉新生,《垂虹别意·唐寅》的艺术回响

  守历史之根,活当代文脉。

  9月7日,舞剧《垂虹别意·唐寅》首演开票仪式暨主创主演分享会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湾大剧院举行。截至当天11:00,共售门票2000余张。

  《垂虹别意·唐寅》,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湾大剧院联合打造,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是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剧目。作为一部根植于江南文化土壤的舞剧作品,其以唐寅传奇的一生为叙事线索,用舞蹈语言展现这位才子在接踵而至的命运重击下,依旧怀揣赤子之心,以笔墨寄情,追寻美好,在苦难中淬炼出艺术的风采,在逆境中绽放出生命的灼灼光华。

  从首演开票的热度里,不难窥见观众对这部江南文化题材舞剧的期待。这份期待,既源于唐寅“江南才子”的文化符号魅力,更在于观众对姑苏文化的深切向往。

  江南故事如何在当代表达?江南文化如何转化活化?

  《垂虹别意·唐寅》给出了一份以“艺术为笔”的生动答卷。它选择深挖唐寅人生与江南精神的联结——他笔下的江南雅致,他在逆境中折射的吴地文人风骨。当舞台光影勾勒出垂虹桥的轮廓,浮现的不只是景致,更是江南地域文化的独特印记。

  传统文化不应只是供人凭吊的“标本”,而应成为走进剧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唯有如此,千年吴地文脉才能在新培土壤中新生。当江南故事走出古籍画卷,以舞剧这样鲜活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守根脉”与“活文脉”便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待今年11月7日首演大幕拉开,《垂虹别意·唐寅》不仅会让观众看见一位才子的传奇人生,更将让江南文化的生命力在舞台上绽放新光彩——千年文脉将在一次次艺术演绎中,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诗会上,古人的诗句与今人的吟诵隔空对话;舞剧里,唐寅的艺术人生获得当代解读;综艺里,非遗典故转化为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一场场以垂虹为原点的文化盛事背后,是吴江对文化建设的系统布局——紧扣“江南文化”品牌,以文化强区“8050”计划为引领,系统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的成果展现,通过文化数字化和文旅融合战略的实施,让吴江千年文脉成功转化活化为可触可感的现代叙事。

  以敬畏之心守护过去,用开放之姿拥抱未来。

  “我们希望,用这些创新实践勾勒出一条从历史深处延伸而来的文化活化之路,用对历史的深度敬畏,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流淌进现代生活。”吴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活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历史成为支撑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力量。

  当千年垂虹与当代创意相拥,当历史记忆融入城市日常,“重生”的不仅是一座历经沧桑的古桥,更是一种兼顾传承与创新的文明智慧。经典诗句,将在千年桥畔持续回荡。(记者 王英 周悦磊)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