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通过全面推进岸电设施建设与使用、系统化治理港口粉尘、规范处置船舶污染物等举措,持续加快绿色港口建设步伐,在提升港口综合实力的同时,践行“双碳”战略,守护全域水清天蓝。
“生态大市”的港口如何实现低碳发展、向绿图强?昨天,记者随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污防攻坚和太保办进行了实地走访。
岸电全覆盖,船舶污染全收
在京杭运河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高新区通安段,华东材料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有限公司码头旁,多艘货船静静停泊,岸电设施整齐排列,随时为靠港船舶提供清洁能源。
“我们在每座吊机旁都配备了岸电桩,免费供停靠船舶使用。”华东材料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刘权介绍。除供电外,码头还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接收流程:船舶靠港前,会有专人主动联系船户,核查其“船E行”数据上报情况。如超过五天未提交,船舶抵港后须第一时间完成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扫码移交,方可进行吊卸作业;如无生活污水需移交,船户需出示上游接收凭证。
走在华东材料码头,看不到黑烟扬尘,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声,环境整洁有序。停靠船舶的货舱均按要求严密覆盖,卸货区的料仓上方飘着细密水雾——那是抑尘喷淋系统正在运行。“靠港船舶作业前必须全覆盖,卸货过程中也须保持一半覆盖,同时全程开启喷淋降尘。”刘权说。
完备的供给,供电安全性、稳定性不断提升,加上优惠的鼓励性电价,近两年,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全市港口岸电驳接次数和接电量持续提高。今年1至8月,全市港口岸电使用量达11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4%,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岸电的广泛使用,有效减少了船舶靠港期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时消除了辅机发电产生的噪声污染。
提“智”降碳,降本增效减排
江苏方正苏高新港有限公司坐拥京杭运河687米黄金岸线。记者在码头看到,“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港3号”货轮正在等待装货。举目四望,码头不见扬尘,五彩集装箱整齐排列,货运车辆在车道上有序穿梭。蓝天映衬下,几只白鹭不时掠过水面,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
在这个岸线宝贵、作业繁忙的内河码头,智慧系统正成为高效低碳运营的“大脑”。记者注意到,码头一侧配备了小巧的智能岸电装置,船主扫码即可便捷充电。沿线还布设了多套扬尘与噪音智能监测设备。据了解,为治理港口扬尘污染,全市426家易扬尘码头全部建设了防风抑尘网或喷淋雾炮系统,实现对粉尘的有效抑制。
智慧监测水平也在持续提升。通过构建“在线监测+闭环整改”监管体系,426家港口码头企业共建成665套粉尘在线监测设备,全部接入江苏省港口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了扬尘数据的实时捕捉与传输。截至今年8月,该平台监测设备在线率稳定在94.7%,异常数据闭环处理率达到98.1%。
“成熟的河海联运体系,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助力减排。”江苏方正苏高新港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运具备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轻的显著优势。一艘普通货轮可一次性运载120多个集装箱,相当于逾百辆货车的运量,减污降碳效果显著。
随着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不断完善水运体系、推进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沿海与沿江物流节点逐渐“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方正苏高新港已开通多条“公转水”特色集装箱航线,以绿色联运助推企业降本,年吞吐能力达429万吨,可直达洋山港、外高桥港、太仓港,实现内河与沿海港口顺畅联动。
“监管+帮扶”引领绿色港口“进阶”
与传统港口不同,绿色港口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融入发展全过程,污染少、能效高、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
据统计,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全市港口码头企业超550家,自2020年起,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持续推进绿色港口的评价与创建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创建省级星级绿色港口16家,包括2家五星级、7家四星级和7家三星级。其中四星级绿色港口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走在行业前列。
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绿色港口何以交出如此优异的“成绩单”?“除了大气污染,粉尘、水污染、噪声以及船舶污染物处理等,都已纳入绿色码头的全程监管。”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交通运输局污染防治攻坚专班副科长雍国锦介绍,近年来,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交通部门联合多部门对全市港口码头开展全方位污染防治监管,重点覆盖岸电设施建设与使用、港口粉尘治理、船舶污染物规范处置等领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坚持“监管+帮扶”双轮驱动,一方面借助日常检查、专项排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等机制强化规范监管;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差异实施分类施策和精准帮扶,协助企业补齐操作流程短板,完善环保管理体系,系统性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助推港口企业绿色转型。
目前,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所有非油气化工码头企业均已建设港口岸电设施并实现常态化使用,累计建设岸电设施1002套,泊位覆盖率达100%,实现了沿江重点泊位与内河主要泊位的岸电全覆盖。同时,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扎实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显著降低直排环境风险。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接收船舶垃圾1124.64吨、生活污水49070.4立方米,接收体量持续增长。在处置方面,船舶垃圾的转运与处置率分别达到99.75%和99.66%,生活污水两项指标均超99%,多项数据高位运行,基本实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记者 惠玉兰)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