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排出国务工,却没有拿到工作签,还被要求管理语言不通的非洲当地人。黄先生近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不仅白跑一趟,支付的中介费难以追回,还被公司要求支付机票等费用。“虽然我和劳务公司签了合同,但到了当地才发现,真实的工作内容和他们先前承诺存在很大出入。”黄先生说。
遭遇:介绍出国务工,却不提供工作签证
黄先生告诉记者,过去12年间,他先后共去往了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的工地上务工,由于签约的都是大型企业,数次行程较为顺利。2022年,他在伊拉克的工地上遇见了一名自称黄经理的中国人。“当时我在工地上做瓦工,他在另一家中国企业,领着搅拌罐车来工地送混凝土,几次对接下来也算认识了。”之后几年,黄经理多次向他推荐了国外的工程项目。
今年8月,黄经理向他介绍了一个位于摩洛哥的工地项目,日薪能达到500元,黄先生听后动了心,于是向其支付了6000元的中介费,随后他被引荐给一位丁老板。在微信上,他与丁老板达成协议,前往其公司承建的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高铁改扩建项目桥梁工程的工地上,担任钢筋工。
根据黄先生回忆,丁老板承诺他到了摩洛哥就提供正规的工作签,同时提出了一个附带条件:到了工地上,有些当地人业务不熟练,需要他带一带,当时他欣然应允。8月13日,黄先生签署了对方发来的电子合同并寄回至其公司,当月底丁老板还帮他订好了机票。
9月3日,黄先生抵达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通过海关时,他联系丁老板索要之前承诺好的工作签,对方却表示中国人持护照可免签入境摩洛哥。有着丰富经验的黄先生当即察觉到了不对劲:“免签的政策仅针对旅游者,我来摩洛哥是打工的,没有工作签岂不是成了非法黑工?”
复盘:实际工作内容未见于合同故而“踩坑”
发现自身的合法权益都没有得到保障,黄先生相当不满,于是出关后他当即前往丁老板的公司驻地,想要质询此事。见面后,他还不及提出签证的问题,丁老板便先布置了工作内容:需要他带领一个由18个当地人组成的工作班组,时时管控全班组的施工,若出现质量不达标、材料损失、工期延误等问题,也需要由他承担责任。
“让我指导当地的非洲人干活,我还能示范、比画努努力,但要我为他们的施工进度负责,我连语言都不通,又怎么管理他们?”黄先生听完,认为这一工作安排并不合理,不仅合同中没有提到,且先前说好的“带一带”变成了“承担责任”,这让他难以接受。于是他明确拒绝了这一工作安排,双方僵持许久也没有达成一致。第二天,黄先生自费购买了回国的机票。
回国后一合计,他此次摩洛哥之行的净损失就来到了近15000元。“本来我自以为有丰富的出国务工经验,没想到这次还是着了道。”事后复盘,黄先生发现,合同中的工作内容一栏仅写了“担任钢筋工”这寥寥几个字,到了国外却成了“为当地工人的施工负责”。此外,他以前被派遣出国务工时,劳务公司往往提前向他索要个人信息材料办理工作签证,而此次丁老板的公司不知为何省去了这一步骤,他也忘记了催促。
专家:旅游签证≠境外劳务签证,求职者应查询公司正规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出国劳务中介公司利用人们想出国致富的心理,以“工作轻松”“薪酬高”等为诱饵,刻意隐瞒出国工作的行业细节和存在风险,利用与务工人员信息不对称,诱使其在不明实情下签订不平等劳务合同,导致务工人员到国外后才发现被骗,陷入维权困境。
业内专家提醒,求职者看到境外招工信息,首先可通过商务部官网查询相关派遣公司是否列入“国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仅凭对方提供的表格资料,并不能证实公司的正规性。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名单已向社会公布,可通过商务部官方网站查询。其次,各国劳务派遣政策存在差异,具体求职政策可以通过相关国家大使馆或官方网站进行求证。最后,任何旅游签证都不能等同于境外劳务签证,求职者需分清签证类型,避免被蒙蔽。(记者 徐璟杰/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