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能吞噩梦的“食梦兽”吗?如今这个神话故事里的动物的原型来到了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近日,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迎来“新居民”——一雄一雌两只南美貘。它们不仅是神话里“食梦兽”的现实原型,还是动画角色“小猪佩奇”的原型之一。即日起,广大市民游客就可以到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动物园,一睹南美貘的庐山真面目了。
传说中的“食梦兽”来了
昨日(7月8日),记者来到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动物园探访这两位新朋友。初见南美貘,难免会被它“东拼西凑”的外形逗笑。它们耳朵像马,体型似猪,却披着一层粗硬的短毛。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根与大象十分相似、可以自由伸缩的鼻子,嗅觉敏锐,高度灵活,能够伸向各个方向抓取美味的食物。
饲养员为南美貘梳毛。记者 凌欣炜/摄
南美貘又称低地貘、巴西貘,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别看它们模样憨厚,却是动物界的“活化石”。作为最原始的奇蹄目貘科动物,南美貘保留着前肢四趾、后肢三趾的原始特征,模样在3500万年里几乎没怎么进化。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动物园饲养员李永介绍,貘宝宝和成年的貘外形不同,幼年时它的毛发呈深浅不一的条纹状,到了亚成年和成年时期,毛发就会变成黑棕色。
虽为南美洲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南美貘的性格却温顺胆小。被饲养员接触或抚摸时,它们会表现得十分享受,还会主动凑上前,用鼻子轻轻拱人的身体。
南美貘憨态可掬,性格温和。记者 凌欣炜/摄
好吃好喝伺候着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南美貘属易危物种,因其栖息地遭破坏及非法盗猎,种群数量持续锐减。为保护这一物种,每年4月27日被定为“世界貘日”,以推动全球保护行动。
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动物园里,这两位新成员过得很舒坦。园方在现有的场地上,根据南美貘的习性和特征进行了针对性改造,配备24小时空调房,将温度恒定在10-26℃的适宜区间。南美貘是“素食主义者”,园方上午不限量供应青草、树叶及精饲料,下午喂食苹果、香蕉、西瓜等水果。李永介绍:“每只南美貘每天的水果食用量控制在2-3斤,主要是水果甜度太高,担心它们会长蛀牙。”自7月1日入住以来,两只南美貘已经适应了新环境,目前状态良好,已能与饲养员进行友好互动,即日起就可以和广大市民见面。
石湖景区管理处动管办工作人员季晓雯表示,引进南美貘既是为丰富园内动物种类,也是因这类动物“自带萌感”,深受亲子家庭喜爱,“希望它们能成为新的‘人气王’,为大小朋友带来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欢乐。”
丑萌的南美貘。记者 凌欣炜/摄
貘与中国颇有渊源
别看南美貘来自南美,其家族史却与中国文化深度交织。
貘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根据出土的化石研究记录,其祖先距今大约有5000万年的历史。考古发现,我国西周时期便出现了与貘相关的青铜器——貘尊,陕西宝鸡茹家庄、山西绛县倗国与横水墓地相继出土了貘尊礼器。其中,横水貘尊器盖饰有鸟形钮,经铭文考证,其主人是倗国的一位尊贵人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西周高超的铸造工艺,更揭示了约3000年前山西地区可能曾有貘生存。
在古代中国,貘被赋予了诸多神秘寓意。古人认为貘有驱邪功效,将其毛皮制成坐垫或寝具能避疾病、厄运,绘制貘的屏风也颇为流行。相传白居易就曾因头风头痛,请画师在屏风上画貘,病愈后写下《貘屏赞》称“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还描述貘是“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的奇异组合。唐代中日交流频繁,遣唐使将貘画屏风俗带回日本,演化出“食梦貘”形象,认为其以梦为食可吞噩梦。虽有说法称“食梦貘”源于《山海经》,但经考证,该书并无貘的记载,仅记载了一种名为“猛豹”的动物,清代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提出“猛豹即貘豹”。
历史上,因气候变化、农耕生产的发展以及人类为获取貘皮的猎杀,貘早已在我国消失。如今南美貘落户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透过它们,公众得以窥见古时貘的影子。(记者 凌欣炜 实习生 姚思怡 吴彧涵/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