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三伏酷暑,全国多地都进入了“铁板烧”模式。持续的高温热浪与突发强对流天气交织,湿热难耐。中暑风险与感染性腹泻等风险上升,登革热与孩子暑期安全等都需引起注意!
江苏疾控提醒,尽享夏日欢愉之时,花1分钟时间掌握7月防病要点。
一、谨防中暑
二、感染性腹泻防病提示
进入夏季,气温升高,肠道类传染病中以诺如病毒为代表的各类病毒性胃肠炎发病率开始下降,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通常开始上升,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和各种肠炎等。
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症状。
感染性腹泻传播途径一般是“病从口入”。病人通过粪便、呕吐物排出各种病原微生物,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等,摄入体内而感染,也就是说,如果饮食不洁、水源污染,都有可能引发感染性腹泻病。
防病要点:
1. 个人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洗手也很有讲究。如果仅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肥皂或洗手液,远远无法达到清洁效果。应该按照“七步洗手法”,通过搓洗清除病菌,达到预防疾病效果。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不吃无证摊点售卖的食品,蔬菜瓜果要洗净,保证海鲜食品的加工和食用符合卫生要求,不喝生水。
3.家中有腹泻病人时,应积极治疗病人,并适当隔离。家中出现腹泻患者时及时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暑期安全风险提示
四、预防登革热
夏季气暑期到来,人员流动显著增加,境外输入和国内跨地区溢出风险加大,我省发生输入和本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逐渐升高。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媒介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全身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措施。
防病要点:
1.流行季节注意使用蚊帐、灭蚊剂等产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在家中注意翻盆倒罐,清理各类无用积水,保持居住环境卫生整洁。
2.暑期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度假,应注意提前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情况,做好防蚊措施。建议穿浅色长衫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要涂抹防蚊产品,避免在蚊虫活动活跃的地方如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长时间逗留。
3.从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本地后,若2周内出现突发高热、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面颈胸部潮红、皮疹或出血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和蚊虫叮咬史。若确诊登革热后,应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日常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防止蚊子叮咬:
1.避蚊:安装纱门纱窗,拒蚊虫于室外,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在蚊子出没高峰时段(早晨、傍晚) 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处逗留。
2.驱蚊:正确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成分的驱蚊产品是安全有效的。出门要穿浅色长袖长裤,还可以将驱蚊剂喷洒在暴露的皮肤或衣服上,尽可能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3.灭蚊:清除室内外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消灭蚊子孳生地 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