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的采集应用。原则上自今天(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
“买药先验码、卖药必扫码”——药品追溯码是什么?有何用处?市民在哪可以扫?近日,记者前往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医保定点药店、医院及医保部门进行了采访。
能记录“药的流向”
每卖一盒药 必须扫一扫
上周,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雷允上沐泰山药店,王先生选购了一盒感冒药。刷医保卡结付时,收银员特地扫了一下药盒上的条形码。
“这叫药品追溯码。现在每卖出一盒药,我们都要扫码的。”沐泰山药店店长蒋丽拿起一盒药,向记者展示了包装侧面的20位数字条形码。“每一盒药,都有唯一的追溯码。即便是相同厂家、相同规格的药品,码也都不一样。”
蒋丽介绍,药品追溯码就像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字母或符号组成。每一盒药在生产出厂那一刻起,就会被赋予唯一的身份标签,标在药品包装盒的显著位置。
目前,通过网络升级、员工培训等推进,药品追溯码的采集应用功能已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医保定点药店全覆盖。例如,雷允上总部在药品入库时“有码必扫”,录入药品品名、规格、厂家、生产批号、数量的同时,与每一盒药的追溯码进行挂钩,从源头开始监控药品。零售药店医保结算时,同样扫药品追溯码进行结算,相当于出库扫码,对每一盒药“应采尽采,应扫尽扫”,包括网购药物也同步扫码操作,确保药品生产、销售、流向等路径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管。
蒋丽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在扫码采集并完成医保报销后,该药就不允许在市场二次出现了。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药品追溯码重复结算”的现象。“药品生产、销售等信息,无论药店或市民,都能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扫码查验。如果扫出来有多次销售记录,就说明存在异常。”她说,追溯码有助于药店进行假药、回流药的鉴别,保障了老百姓的用药安全。
能锁定“谁买的药”
患者丢了药 循迹归原主
购药扫码,不仅能查药品的“前世今生”,筑牢用药安全底线,其数据信息采集功能还衍生出了暖心的医患服务。
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药房,有一份“患者遗失药品取回记录”Excel工作表。“根据记录,每月,都有近20个患者或家属,取药后把药遗留在窗口或椅子上。其他人捡到后,都会及时交到我们发药窗口,看能否帮忙找回药的主人。”苏大附二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乔鹏表示,病人到医院配的药,不少是必须按时服用的。例如降血糖、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用药,漏服一顿都不行,否则容易引发患者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急患者所急。如今,采集扫取药品追溯码后,这一盒药品就和患者身份“绑定”,谁买的药,手机号码多少,医保后台一清二楚。“这为我们更快锁定药的主人、取得联系,提供了技术支持。比以往查监控视频的方式,更加直接、高效、精准。”乔鹏提到,现在,捡到药的第一时间就能扫码查询、联系失主,以最快速度实现“药归原主”。
目前,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为患者发药前,也已对追溯码“应扫尽扫”。多一个扫码步骤,如何提升窗口发药速率,减少患者等待,也成为医疗机构提升服务的突破口。记者获悉,苏大附二院自去年11月起实行扫码发药,进而在门诊药房各个窗口配备了“扫码神器”高拍仪。
当某位病人配了一大摞药,窗口药师只需把所有药一次性放置在高拍仪下,扫一下;整体翻个面,再扫一下,追溯码就全部采集完毕了。“十来盒药,扫码一共只要几秒钟。无需一盒一盒逐个扫,为病人和家属节约了不少时间。”乔鹏说。
“回流药”无处遁形
买药先验码 异常可举报
“药品追溯码,是国家为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确保药品质量安全而制定的。目前在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追溯码采集上传工作已在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全面铺开。”亚洲城_中国足彩网¥合作伙伴市医保局信息处处长李波介绍,追溯码如同药品的“基因密码”,记录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信息。
生产企业负责赋码,流通企业负责传码,医疗机构负责验码,所有数据最终与国家医保平台实时对接。这种设计使得药品流向完全透明化,任何异常流通行为都无所遁形。据了解,去年,国家医保局就曾通过药品追溯码分析,发现一款药品被多次重复医保结算;全国共有46家机构涉及该药品的销售,其中28家机构涉嫌串换药品。
“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可能是假药、回流药或串换药。”例如“回流药”,本应被患者使用的药品,通过药贩子回收后重新流入市场,危害极大。“有的已过期,吃了会加重病情。有些回流药用普通塑料袋、纸箱等随意储存,没有防潮、防污染措施。有的包装盒上还带着开药患者的姓名信息,有的已经因挤压导致药品破损、标签脱落、受潮结块,药品质量毫无保障,严重影响用药安全。”
据了解,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归集药品追溯码近400亿条。根据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的文件,原则上,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对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届时,零售药店还要在顾客购药小票上显示药品追溯码信息。对于住院拆零服用的药品、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尚未要求使用追溯码。
目前,国家医保局微信、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已向全社会开放“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李波提醒市民“买药先验码”,若发现存在欺诈骗保嫌疑的,可拨打医保热线12393进行举报。医保部门查实将依法严惩,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举报者奖励。
相关链接>>
查询结果将分四种情况
“扫码攻略”来了
药品追溯码就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
具体查询方法如下
第一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第二步:在“药品信息查询”页面,可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进行查询。
查询结果将分四种情况
情况1:“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建议等两天再次扫码,如还未出现,说明售出机构未扫描该盒药品上的追溯码,可向售出机构或有关部门反映。
情况2:“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如确为本人购买的,说明该药品合法合规。
情况3:“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如非本人购买,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情况4:“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医保部门以外的软件或App扫描药品追溯码,得到的信息并不是该药品的医保销售结算信息,不适用于上述方法和结论。
随着药品追溯码应用普及,李波提醒市民“买药先验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有码,不要买没有追溯码、追溯码被撕掉或损毁的药。
二要扫码,在结算药款时看着售药人员扫这小盒药的追溯码,不要让他或她扫其他药品的追溯码。
三要小票,不要放弃可能的上千元赔偿。
四要验码,不要当回流药的接盘侠。
五要索赔,发现卖给自己的是回流药,坚决索赔,不要轻信非医保官方渠道的验码结果。
六要毁码,药物服用完毕后,建议把药盒撕开,确保空药盒上的追溯码撕毁,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药盒或药品出售给药贩子。
定点医药机构应做到“卖药必扫码”。随着药品追溯码的全量采集应用,医保基金监管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记者 陆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